近日,由《詩刊》社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聯合推出的《新譯外國詩人20家》問世,這本書是《詩刊》“國際詩壇”欄目近兩年最新作品的合集,選取了世界各地多位有影響力的當代詩人的作品,精選譯者進行翻譯推薦。所選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性、現場性和前瞻性,反映了當下世界詩壇最前沿最優秀的一批詩人的寫作成果。
1月6日下午,《新譯外國詩人20家》新書首發式在北京外研書店東升科技園店成功舉辦?!对娍分骶幚钌倬鱿⒅罗o,與《詩刊》副編審趙四、翻譯家趙振江、翻譯家高興、翻譯家樹才以及北京外研書店總經理付帥共同為《新譯外國詩人20家》新書揭幕。揭幕儀式后,《詩刊》主編李少君受波蘭作協委托,為詩人、翻譯家趙四頒發波蘭“2020年度杰里·蘇利馬-卡明斯基文學獎章”。頒獎后,趙四與趙振江、高興以及樹才進行對話,暢談各自在翻譯工作中的思考、收獲并朗讀了各自的譯作。
李少君在致辭中表示,當代漢語詩歌與國際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我們一直在追求這種對等雙向的交流,這一直是《詩刊》的目標。1957年在《詩刊》的創刊號上就刊登過當時還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但已經有廣泛國際聲譽的聶魯達的詩歌,翻譯者是袁水拍先生和戈寶權先生。從這里可以看出,《詩刊》從創刊起,就顯示了一種非常廣闊的國際視野和開放性。進入21世紀后,翻譯對中國文學和創作的影響力還在持續,中國當代詩歌本身也成為世界詩歌中最有活力和創造力的部分。以前說中國詩歌在走向世界,其實不如說我們一直在這個世界之中?!对娍飞缰袊姼杈W和美國同道出版社2018年推出“漢詩英譯”項目,將當代中國新詩每天在中國詩歌網與美國二十一世紀中國詩歌網站同時中英文推出,得到中宣部重點扶持,引起較大反響。中國當代詩歌是世界詩歌中最活躍的部分,也是最有可能帶來新的驚喜和新的創造力的部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保持激情、同步感與持續性,在相互的、平等的交流和對話中,互相激發、互相融合,創造當代新詩的輝煌時刻,也推動世界詩歌興起新的浪潮和激流。我們這次編選的這本《新譯外國詩人20家》,就是實現這一努力的部分成果。這些詩歌都選自《詩刊》的“國際詩壇”欄目,未來中國詩歌網漢詩英譯的成果,也將以雙語對照形式在國內外出版?!对娍飞绾椭袊姼杈W將再接再厲,為推動世界詩歌的對等、雙向及多向交流做出自己的貢獻。
首發儀式過后,《詩刊》主編李少君受波蘭作家協會委托,為趙四頒發波蘭“2020年度杰里·蘇利馬-卡明斯基文學獎章”。李少君宣讀了波蘭庫雅維和波美拉尼亞地區作協主席大流士·托馬斯·萊比奧達教授寫的委托信并將獲獎證書與獎章頒發給趙四。該獎以出生于比得哥什市的同名波蘭作家命名,每年于3月19日宣布獲獎者。
在對話環節,趙四先簡要介紹了《詩刊》“國際詩壇”欄目是如何逐漸創辦起來的,并就詩歌翻譯問題引出“可譯與不可譯”、“形似與神似”、“歸化與異化""翻譯即背叛”等議題,并邀請三位翻譯家分享各自在翻譯工作過程中對這些問題的所思所感。
高興在閱讀《新譯外國詩人20家》過程中,有一種既是在讀原作者,更多的是在讀翻譯者的感受。由此,他認為,對譯本的重視,可能是每個用心的讀者所應該具備的敏感,不同的意思,可能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譯本。因此,譯質的重要性才恰恰是譯一件作品的價值所在,如果我們翻譯一個作品,和我們漢語中的作品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差異的話,學習借鑒、啟發影響的意義就沒有源頭了,我們之所以大量譯進外國文學作品,就是期待著影響、啟發、借鑒、啟示甚至對話。
樹才認為在翻譯詩歌的過程中,語言系統的差異性是每一個譯者必須意識到的,譯者的角色就是讓不同語言系統的差異性暴露出來,而這個差異能夠暴露的越充分,譯者的水平就越高,因為他是跨語言的,既在自己的母語里察覺到漢語和詩歌之間的一種關系,同時又洞悉、深入到原文的語言里,發掘出這首詩之所以出色的語言的構成。
趙振江表示他接觸的翻譯理論多數是在自己的翻譯工作中遇到,在翻譯詩人的譯詩理論的過程中自己會不自覺地按照他的思路去做。在翻譯過程當中,如果是西詩漢譯,應遵循漢語的詩歌規范,因為漢語跟西方語言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載體。漢語濃縮的程度太大,中國詩人在讀翻譯作品的時候,應該很清醒地知道自己讀的翻譯詩歌是中國人寫的,不是原詩。而且嚴格說來譯詩不可能是原詩,只可能接近,盡可能與原詩近似。
對話結束后,幾位對話者分別朗誦了自己的譯詩。
識別圖中二維碼購書
{Content}
本站會員主動發布展示的“原創作品/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每日好詩推送作品除外)。
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詩意春秋(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9029304號-1 京ICP備16056634號-1 京ICP備16056634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4246號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統計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